中新网成都4月18日电 (徐杨祎 郝力敏) 18日,历时3天的“侨商助推天府新区建设”活动在成都画上句点。侨商们以所见所闻,建言新区发展,提出三点建议:透明优惠政策,搭建科学数据平台,明确区域定位。
当日,来自广东、广西、上海、北京、江苏、海南等省市的近40位侨商代表再次集聚一堂,助推天府新区建设。
座谈会上,全国政协委员、广东省侨联副主席、广东国际华商会会长、广东旭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少良说,最大的感受是来自于四川省委省政府、省侨联的重视与关新区规划刚出来,侨商们就能实地考察,第一时间知晓投资信息,用广东话讲,就是“喝上了第一口汤”,抢占了先机。
广东省潮商会副会长、广州市裕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欣明说,四川的山清水秀与巴蜀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我会将这些印象带回潮商会,将新区的规划带回去,帮助会员企业寻找在川发展的商机,实现互利共赢。
在长达4个小时的讨论中,侨商代表在肯定此次考察活动的同时,也为新区发展献言献策:透明优惠政策,搭建科学数据平台,明确区域定位。
“天府新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,一定是令众多商人眼前一亮的信息。国家级开发区,意味着国家政策的倾斜。到底表现在哪,出口退税上、外资进入返还上还是土地政策上?代表们暂时还没有看到。这说明,新区的工作还要细化。”黄少良坦言道。
北京华商会理事、北京博实联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军说,第一次来成都,就是来看看这里整体的投资环境,包括政策优惠与最新的政策动向,这对于公司发展很重要。但至今,还没了解到关于互联网行业的具体政策。“我认为,新区应该针对不同产业、行业的公司,公布更为具体的政策说明,方便有意向的企业第一时间了解到有价值的信息。”
宋军还介绍说,公司将参加4月份在东京举行的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论坛,会把新区规划的投资信息带到那里去。
代表们还表示出对新区定位上的关注。
广东国际华商会常务理事、威德信名车维修中心董事长黄永俊说,刚进入彭州地界时,远远看到大大的“寿”字(宣传语),山清水秀的风景令人身心舒畅。但是,我们下了车,实地考察,看到得却是众多的化工厂、电子生产企业等高污染的行业,感到困惑。
“先发展和后发展的思路应该不一样”,广东省潮商会副会长、广州市纳声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思斌说,“新区可以站在高起点、高层次的水平发展,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,吸取以往一些发达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,少走弯路。”(完)